酸棗仁湯之注釋
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仲景以冒頭稱虛勞,如有本方證者,一見有貧血虛弱之狀而虛煩不得眠者,類似於梔子豉湯證,但無如彼之熱,及舌苔、腹證亦相似。以此方中有茯苓,故心尖心下有虛悸,而富於神經症狀,且無如彼之充血及炎性機轉,是二者之區別也。
酸棗仁湯方
酸棗仁29克,甘草1.2克,知母、茯苓、芎藭各2.5克。
煎法用法同小柴胡湯。
先輩之論說
《方機》本方主治曰:「煩而不得眠者,煩躁而眠,不寤者。」
《方輿輗》曰:「酸棗仁湯,治虛勞煩悸,不得眠(煩悸,《金匱》原作虛煩,今從《千金方》改之)。」
「煩悸」二字,能貫不寤之病源,學者宜注意。虛勞可輕視之。
求真按:「虛勞不可輕視。」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諸病久久不愈,尪羸,困憊,身熱,寢汗,口乾,咳嗽,大便溏,小便澀,飲啖無味者,宜此方,隨證選加黃耆、麥門冬、乾薑、附子等。健忘、驚悸、怔忡三證,有宜此方者,隨證擇加黃連、辰砂。」
求真按:「此等證,以本方證為多。由余所經驗者,無加辰砂之必要。」
脫血過多,心神恍惚,眩暈不寐,而現煩熱、盜汗、浮腫者,宜此方合當歸芍藥散。
求真按:「有本方證病者,往往有以眩暈為主訴者,當注意。尾臺氏雖稱煩熱,但非高熱,不可誤解。」
東洞先生治一病人,昏昏不醒如死狀,已及五六日者,用此方有速效,可謂圓機活法矣。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和潤心氣而使安眠也。夫治不得眠有三法:1.若心下當肝膽部分因有停飲而動悸不得眠者,溫膽湯證也(求真按『此非溫膽湯證,是大、小柴胡或柴胡桂薑湯證也』)。2.若胃中虛,客氣動膈,不得眠者,甘草瀉心湯證也(求真按『不特甘草瀉心湯證,梔子豉湯證不少』)。3.若血氣虛燥,心火亢而不得眠者,此方主之。《濟生》之歸脾湯,實由此方引申而成者也。又《千金》配石膏於酸棗仁湯者,可用於此方證之有餘熱者。」
求真按:「不眠之原因極多,不可預擬方劑也。」
酸棗仁之醫治效用
本藥為收斂性神經強壯藥,故不問為不眠,或多眠,或其他,苟神經證而屬於虛證宜收斂者,悉皆主治之。觀前記及下列諸說,可知此義矣。
《本草備要》曰:「酸棗仁,甘酸而潤,專補肝膽。炒熟則酸溫而香,亦能醒脾,助陰氣,堅筋骨,除煩渴,斂汗,寧心,療膽虛不眠,酸痹久瀉(取其酸收也)。生用則酸平,療膽熱好眠。」
《藥徵》曰:「酸棗仁,主治胸膈煩躁,不得眠。」
又曰:「時珍曰:『熟用不得眠,生用則好眠。』誤矣。眠與不眠,無關於生熟,乃因胸膈煩躁,或眠或不眠者,服酸棗仁則復常耳。然則酸棗仁之所主,非眠與不眠也。」
求真按:「本藥非由生熟分其作用,已如東洞翁所言,但主治胸膈煩躁而不得眠者,亦非也。夫胸膈不僅不得為左右眠與不眠之機關,且煩躁之原因不一,故不可以本藥為主治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