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當丸之注釋
傷寒有熱,少腹應滿,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餘藥,宜抵當丸。「有熱下」,《玉函》、《外臺》俱有「而」字,為是。(《傷寒論》)
【註】
方有執曰:「由上條之方,變湯為丸,名雖為丸,而猶煮湯也。」
山田正珍曰:「比抵當湯輕一等也,故無發狂、如狂等證,唯滿而不硬,故方亦為四分之一耳(求真按:『本條不舉發狂、如狂等證者,是省略也,非謂無此證也。故與湯所異者,只有緩急之差,而無輕重之別』)。若傷寒有熱,小腹滿,小便不利者,五苓散證也(求真按:『豬苓湯證亦然』)。若身發黃者,茵陳蒿湯證也。今小便反利,故知其為血證也。」
抵當丸方
水蛭、虻蟲、桃仁、大黃各6克。
上為細末,蜂蜜為丸,一回4克,一日三回服用。晬時當下血。若不下者,更服之。
【註】陶弘景曰:「晬時,周時也,由今旦至明旦也。」
先輩之論說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余家用此方,取上四味(求真按:『指水蛭、虻蟲、桃仁、大黃四味也』)為末,煉蜜和分八丸,以溫酒咀嚼下,日服二丸,四日服盡。不能酒服者,白湯送下。」
產後惡露不盡,凝結為塊,有成宿患者,平素用藥,其效難收。當再孕分娩後,用此方,不過十日,其塊盡消。
求真按:「平素用之非全無效,唯不如產後之捷效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