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6日 星期四

芎歸膠艾湯之腹證 / 皇漢醫學 / 太陰病

 

芎歸膠艾湯之腹證

因方中有芍藥甘草腹診上雖認為腹直肌攣急然與由於其他原因者不同若因於瘀血者則其攣急限於左側故雖似於桂枝茯苓丸證然不如彼有桂枝故無上衝之候無茯苓故無心悸心下悸肉瞤筋惕證又與彼有桃仁牡丹皮異而含有芎藭當歸艾葉故彼治比較的實證性瘀血而此主陰虛性瘀血也故腹部之實狀不如彼一般軟弱無力也臍下雖有瘀血塊亦軟弱微小也雖然因有地黃則煩熱著且有臍下不仁證有阿膠為治脫血頗有力也

先輩之論說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漏下腹中痛及吐血下血者按凡治吐血下血諸血證者男子與婦人無別。」
求真按:「余之經驗本方主治吐血不如主治下血也。」
方輿輗本方條曰:「妊娠下血一應者任其下可也如不止名曰漏胞此證恐將胞乾子死又妊娠中有忽然下血者不速治必致墜胎以上二證雖緩急異勢皆宜芎歸膠艾湯且此湯不僅下血妊娠雜證效用甚多。《千金卷三妊娠諸病篇引曰:『治妊娠二三月上至七八月其人頓仆失踞胎動不安傷損腰腹而痛欲死若有所見及胎奔上搶心短氣方。』又數墜胎者吾師以此為保孕之藥。」
求真按:「本方有效於傷胎墜胎者雖如二說若無如上之腹證不可輕用之。」
假令妊娠腹中痛因下血而腹痛者此證用膠艾湯。《千金方已注明矣
求真按:「本方治下血有腹痛無論矣即不下血而有腹證時亦能主治腹痛不可偏執。」
薛立齋曰:「大產(求真按:『生理的分娩也如栗熟自脫小產(求真按:『流產也如生採之破其皮殼斷其根蒂也半產後所以有下血不絕證也然大產後亦有下血不絕者凡治血須看其色紫色為舊瘀血任其下可也新血也亟宜止澀之策然紫者已盡紅必繼之紅盡則淡勢必然也宜斟酌治之血如屋漏水沉黑不紅或時來時斷或如水或有塊淋瀝不休者虛候也不可誤與寒涼之藥如脈浮脫宜用附子此方載於千金卷三名大膠艾湯方後云:『治婦人產後崩傷下血過多虛喘欲死腹中激痛下血不止者之神方。』主治詳明卻超原論。」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孕婦顛躓胎動衝心腹痛引腰股或胎覺萎縮狀或下血不止者宜用此方胎不殞者即安若胎殞者即產治腸痔下血綿綿不止身體萎黃起則眩暈四肢無力少腹刺痛者若胸中煩悸心悸鬱結大便燥結者兼用瀉心湯黃連解毒湯血痢不止無腹滿熱實證唯腹中攣痛唇舌乾燥者此方間有效。」
求真按:「腹痛引腰股或覺胎有萎縮狀身體痿黃起即眩暈四肢無力腹滿無熱實證者為用本方之眼目宜精思之。」
婦人妊娠每有墮胎者有每產不育者此證始終宜服此方更能於五月以後嚴慎枕席可免不育之患若浮腫小便不利者宜當歸芍藥散
求真按:「習慣性流產之原因頗多若無上記之腹證不可用本方。」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為止血之主藥故不僅用於漏下胞阻也。《千金》、《外臺用於妊娠跌仆傷產及打撲傷損及諸失血千金之芎歸湯、《局方之四物湯雖皆祖於此方然其妙效在於阿膠之滋血艾葉之調經加以甘草之和中也是以先輩之四物湯可謂板滯不靈矣。」

芎藭之醫治效用

本草綱目
芎藭根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求真按:「筋攣緩急者筋肉之攣縮或急或緩也金瘡婦人血閉無子本經
除腦中之冷動面上游風去來目淚出涕唾多忽忽如醉諸寒冷氣心腹堅痛中惡卒急腫痛脅風痛溫中去內寒別錄
腰腳軟弱半身不遂胞衣不下(甄權)
一切風一切氣一切勞損一切血補五勞壯筋骨調血脈破癥結宿血養新血吐血衄血溺血腦癰發背瘰癧癭贅痔瘻瘡疥長肉排膿消瘀血(大明)
燥濕止瀉痢行氣開鬱(時珍)
本草備要:「川芎辛溫,…乃為血中之氣藥助清陽開諸鬱潤肝燥補肝虛上行頭目下行血海搜風散瘀調經止痛治濕氣在頭血虛頭痛腹痛脅風氣鬱血鬱濕鬱血痢寒痹筋攣目淚涕多及癰疽瘡瘍男婦一切血證然香竄辛散能走泄真氣單服久服使人暴亡。」
由以上諸說觀之本藥為溫性強壯藥有去貧血性瘀血之特能

當歸之醫治效用

本草綱目
當歸根
【氣味】苦溫無毒(杲曰:「甘辛溫無毒。」
【主治】咳逆上氣。…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煮汁飲之本經
溫中止痛除客血內塞中風痙汗不出濕痹中惡客氣虛冷別錄
嘔逆虛勞寒熱下痢腹痛齒痛女人瀝血腰痛止崩中補諸不足(甄權)
治一切風一切氣補一切勞破惡血養新血(大明)
治頭痛心腹諸痛潤腸胃筋骨皮膚治癰疽排膿止痛和血補血(時珍)
主痿躄嗜臥足下熱而痛,…氣逆裡急,…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好古)
本草備要:「當歸甘溫和血辛溫散內寒苦溫助心散寒。…治虛勞寒熱咳逆上氣(血和則氣降),…澼痢(便血曰澼)頭痛腰痛心腹諸痛(散寒和血)風痙無汗痿痹癥瘕癰疽瘡瘍,…氣逆裡急,…腹痛滿腰溶溶如坐水中及婦人諸不足一切血證陰虛陽無所附者潤腸胃澤皮膚養血生肌(血旺則肉長)排膿止痛,…使血氣各有所歸故名。」
如以上諸說所示本藥之作用殆與芎藭無異然強壯作用則勝之此其別也

艾葉之醫治效用

本草綱目
【氣味】灸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䘌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子別錄
搗汁服止傷血殺蛔蟲(弘景)
主衄血下血膿血痢任用水煮及丸散(蘇恭)
止崩血腸痔血搨金瘡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治癬甚良搗汁飲治心腹一切冷氣鬼氣(甄權)
治帶下止霍亂轉筋痢後寒熱(大明)
治帶脈病腹脹滿腰溶溶如坐水中(好古)
溫中逐冷除濕(時珍)
本草備要:「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元陽通十二經走三陰(太厥)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鬱安胎治吐衄崩帶腹痛冷痢霍亂轉筋殺蛔治癬(苦酒煎服)灸之能透諸經治百病血熱病者禁用。」
由以上諸說觀之則本藥為溫性收斂性止血藥兼有強壯作用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