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根散之注釋
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金匱要略》)
【註】
帶下者,帶下病也。尾臺氏曰:「《本草綱目》於土瓜根附方『一月』之上,有『或』字。」
土瓜根散方(陰㿗腫亦主之。)
土瓜根、芍藥、桂枝、蟅蟲各4克。
上為細末,一日三回分服,或增量二倍以上,以水二合五勺,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或冷服。
【註】陰㿗者,《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㿗,同㿉,陰囊腫大也。」劉熙《釋名》曰:「陰腫曰隤,氣下隤也,然則『隤』亦與『㿗』通。」按《本草綱目‧鯪鯉條》引《摘玄方》曰:「婦人陰㿗,硬如卵狀云云。」一婦人自言陰戶左邊突起凝𩊅者十餘年,年年發痛,眾治無效。診之,形如騖卵,即㿗疝也。發則其大倍常,堅硬疼痛,寒熱交作,痛自小腹達臍旁,甚則及於心胸,苦楚不可忍,年年二三發,發則每用桃核承氣湯、大黃附子湯、芍藥甘草湯之合方,痛退腫消。又有一婦人,年十七,陰戶右邊隆起,形如睾丸,亦陰㿗也,與大黃牡丹皮湯而愈。可見陰㿗男女皆有之。
如上說,則於鼠蹊,或陰囊、陰唇部,如假性腫瘤之小腸氣(Hernia),可謂亦屬於是矣。
先輩之論說
《腹證奇覽》曰:「有臍旁小腹滿而拘攣者,婦人有經水不利,或下白物,或有帶下之患。男子因血證而時腹痛者,此證間有之,且有小腹拘急者,可考。」
求真按:「此小腹拘急,可知為左腹直肌(下部)攣急也。」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土瓜根散與抵當湯同治瘀血而有其別。抵當湯證,瘀血凝結不動者,此方證未凝結也。故治帶下,及經水不利或再見,陰㿗腫,白帶等證,以是可知其不同也。」
求真按:「本方及下瘀血湯,治血塞未組織化者,抵當湯及丸,治其半組織化也。不可混同。」
土瓜根之醫治效用
《本草綱目》曰
王瓜(《釋名》土瓜)根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消渴內痹,瘀血月閉,寒熱酸疼,益氣,愈聾。(《本經》)
療諸邪氣,熱結鼠痿,散癰腫留血,婦人帶下不通,下乳汁,止小便不禁,逐四肢骨節中水。(《別錄》)
天行熱疾,酒黃病,壯熱,心煩悶,熱勞。排膿,消撲損瘀血,落胎。(大明)
利大小便,治面黑面瘡。(時珍)
《本草備要》曰:「王瓜(即土瓜根),苦寒。瀉熱,利水。治天行熱疾,黃疸,消渴,便數帶下,月閉瘀血。利大小腸,排膿消腫,下乳(通乳,藥多用之,單服亦可),落胎。」
列觀上說,則本藥為驅瘀血的利尿藥,兼有消炎排膿作用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