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之醫治效用
本藥之作用,予雖未知悉,然涉獵群籍而揣摩之,則此藥主治身體虛弱,皮膚營養不良而水毒停滯於皮膚及皮下組織內之一種強壯性止汗利尿藥。
《本草綱目》曰
黃耆
【氣味】甘微溫,無毒。
【主治】排癰疽及久敗瘡之膿而止痛。(《本經》)
補丈夫之虛損,五勞,羸瘦。(《別錄》)
助氣,壯筋骨,長肉,補血,破癥瘕、瘰癧、癭贅。(日華)
治虛勞自汗,補肺,…實皮毛,益胃氣,去肌熱及諸經之痛。(元素)
【發明】
元素曰:「黃耆…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壯脾胃,三也。去肌熱,四也。排膿止痛,活血生血,內托陰疽,為瘡家之聖藥,五也。」
好古曰:「黃耆治氣虛之盜汗並自汗及膚病。」
【附方】
小便不通(綿黃耆二錢,水二盞,煎一盞,溫服。《總微論》)
《藥徵》曰:「黃耆主治肌表之水也,故能治黃汗、盜汗、皮水,兼治身體腫或不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