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烏頭之醫治效用
附子、烏頭者,與雙鸞菊同屬,而主要成分為烏頭鹼之藥物也。其作用依用量之多少,配合藥之如何,而有種種之不同。然吾人最多使用為少量及中等量。此藥物用於陰虛證,即新陳代謝機能之極度衰沉者,能使之興奮,則以此機能衰沉之甚者為主要目的,以仲景論及諸說為副目的而用之可也。若更詳論之,凡新陳代謝機能甚衰沉時,則體溫之發生減少,故皮膚寒冷,而惡寒粟起,至於呼氣及糞便等之排泄物,亦帶冷氣也。又以致心臟衰弱,脈變微細、沉弱、沉微、沉小、沉遲等。口唇、四肢之末端鬱血厥冷,且四肢之運動神經,因營養不良而引起不全麻痹或全麻痹,知覺神經由停滯老廢物之刺激而發異常感覺或疼痛。又肌肉亦為營養失調而弛縱。故在外表感四肢倦怠、脫力、腹壁軟弱無力,於裡致大便失禁或下利(完穀下利)。又以分解機轉減弱而排泄物之臭氣消失,尿變稀薄、透明等,招來其他臟器組織機能之衰沉。此時若用烏頭、附子,若生機不至於完全絕滅,則能興奮此等機能。非因此證而用之,則極有害矣。
《本草綱目》曰烏頭
【氣味】辛溫,有大毒。
【主治】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其汁名射罔,殺禽獸。(《本經》)
消胸上之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痰、胸間痛不能俯仰、目中痛,不能久視。又墮胎。(《別錄》)
主惡風憎寒、寒冷痰包心、腸腹痛、痃癖、氣塊、齒痛,益陽事,強志。(甄權)
治頭風、喉痹、癰腫,療毒。(時珍)
烏喙(一名兩頭尖)
【氣味】辛,微溫,有大毒。
【主治】歷節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癰腫膿結。墮胎。(《別錄》)
男子腎氣衰弱,陰汗,瘰癧,歲月不消。(甄權)
射罔
【氣味】苦,有大毒。
【主治】尸疰之瘕堅及頭中風痹。(《別錄》)
瘻瘡、瘡根、結核、瘰癧、毒腫及蛇咬,先塗肉之四畔,漸漸及於瘡口。(藏器)
白附子
【氣味】辛甘,大溫,有大毒。
【主治】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藥勢。(《別錄》)
中風之失音,一切之冷風氣,面皯,瘢疵。(大明)
諸風冷氣,足弱無力,疥癬、風瘡,陰下濕癢,頭面之痕。(李珣)
天雄
【氣味】辛溫,有大毒。
【主治】大風,寒濕痹,歷節痛,拘攣緩急。破積聚,…強筋骨,輕身,健行。(《本經》)
療頭面風,去來疼痛、心腹積聚、關節重、不能行步,除骨間痛,長陰氣,強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別錄》)
治風痰,冷痹,軟腳,毒風。能止氣喘促急,殺禽獸毒。(甄權)
治一切風、一切氣。助陽道,暖水臟,補腰膝,益精明目,通九竅,利皮膚,調血脈、四肢不遂,下胸膈之水,破痃癖、癰結,排膿止痛,…背脊傴僂,霍亂轉筋,發汗,止陰汗,炮食治喉痹。(大明)
側子
【氣味】苦辛,有毒。
【主治】癰腫,風痹,歷節,腰腳疼冷。(《別錄》)
療腳氣、冷風、濕痹、大風之筋骨攣急。(甄權)
冷酒調服,治遍身風疹,有神效。(雷斅)
漏監子
【氣味】苦辛,有毒。
【主治】惡痢,冷漏瘡,惡瘡,癘風。(時珍)
求真按:「以上之藥物,惟有老、稚、大、小之差,附子與烏頭同效也。」
《藥徵》曰:「附子主逐水,故能治惡寒,身體四肢及骨節疼痛,或沉重,或不仁,或厥冷,而兼治腹痛、失精、下利。」
求真按:「此說亦發本藥作用之一面者也。」
《證治摘要》曰:「門人稻葉節以附子之用法問余。答曰:『夫烏、附之性猛烈,用之有瞑眩而愈者,有不暝眩而愈者,有徒中毒者。烏頭桂枝湯條云:“其知者,如醉狀,得吐為中病。”又桂枝附子去桂加朮湯條云:“如冒狀。”此為瞑眩而愈也。又用之其病須臾而增劇,發頭痛,眩暈,或身體不仁,或發熱,上逆,嘔吐等證者,則為中毒也,當速止附子。』復問:『瞑眩吐者與中毒吐者,何以辨之?』答曰:『瞑眩吐者,其病愈後吐也。中毒吐者,其病增劇而吐也,是其別也。大凡用附子即愈,心氣爽快者,為藥證相應也。與療外科之結毒為動其痼毒而用之者自有徑庭。』然則附子之症狀如何?答曰:『仲景云:“無熱惡寒者”,又真武湯證曰:“腹痛下利”,附子湯證曰:“口中和”,由是考之,無熱惡寒,大便滑或溏,口中和者當以附子為準的。凡大便秘者用之不中,惟冷秘之證用附子而大便通快。此冬節薄衣之人或婦人月經之時,一身冰冷,少腹痛者多有此證,然惟百人中之一人耳。又痛風之一證,用附子非數日不效者,若大便難,則宜兼用大黃劑,又久服附子,有患眼病者,宜速止附子,不然,則致後有失明者,慎諸。』」
求真按:「此說雖未備,然甚切當,學者宜熟讀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