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之注釋
傷寒瘀熱在裡,身必發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傷寒論》)
【註】
錢氏曰:「瘀者,言留蓄壅滯也。傷寒之鬱熱與胃中之濕氣互結,濕蒸如淖淖中之淤泥,水土黏濘而不分。《經》云:『濕熱相交,民多病癉。』蓋以濕熱膠著,壅積於胃,故云瘀熱在裡,必發黃也。麻黃連軺赤小豆湯能治表,利小便,解鬱熱,故以此主之。」
瀾氏曰:「此證雖曰在裡,必因邪氣在表之時有失解散,故今雖發黃,猶宜兼汗解以治之。」
求真按:「瀾氏說為是。」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方
麻黃、連翹、生薑、杏仁各2.5克 ,赤小豆24克 ,甘草1.2克 ,生梓白皮今以桑白皮代之6克 。
上細銼,以水二合,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
先輩之論說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疥癬內陷,一身瘙癢,發熱喘咳,腫滿者,加反鼻(詳拾掇篇中)有奇效。生梓白皮採用不易,今權以乾梓藥或桑白皮代之。」
求真按:「余曾以本方兼用伯州散治濕疹內攻性腎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