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飴之醫治效用
《本草綱目》曰
【氣味】甘,大溫,無毒(宗奭曰:「多食則動脾氣。」震亨曰:「大發濕中之熱。」時珍曰:「凡中滿吐逆、牙齒、赤目、疳病者,宜切忌之,生痰動火為最甚。」)。
【主治】補虛乏。(《別錄》)
補虛冷,益氣力,止腸鳴、咽痛,…消痰,潤肺,止咳。(思邈)
健脾胃,補中。(孟詵)
脾弱不思食人,若少用之,能和胃氣。(宗奭)
解附子、烏頭毒。(時珍)
【發明】
成無己曰:「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膠飴之甘,以緩中也。」
本藥之作用酷似甘草,治急迫作用,二者殆相伯仲。甘草性平,通用於表裡、陰陽、虛實各證。本藥性大溫,雖可用於陽虛證,然陽實、陰虛及寒實證不可用之,有適於裡證而不適於表證。又甘草無營養成分,而本藥有豐富之滋養成分,亦是其別也。
《和漢藥物考》曰
飴糖(或作膠飴)
【成分】主要成分為麥芽糖糊精,兼含蛋白質及少量之鹽分。
【效能】飴糖以含水碳素之加溶物,故易消化,自古用為小兒及產婦之滋養物。又為配伍藥物而制成飴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