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瀉湯之注釋
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冒者,如蔽如帽之意。本條之冒,亦自覺如以物蔽頭部之義。若更有眩暈,即為冒眩,臨床上最易遭遇者也。而其劇者,如尾臺氏所云:「支飲、冒眩證,其劇者昏昏搖搖,如居暗室,如坐舟中,如步霧裡,如升空中,居屋床蓐,旋轉如走,雖瞑目斂神,仍復如是。非此方則不能治之。」
然本條之病證,如仲景云:「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因胃內有停水,致成此冒眩也。又成此胃內停水者,如東洞翁之本方定義云:「治苦冒眩,小便不利者。」因腎臟機能障礙耳,故於本方證必有尿利減少,或頻數之候也。
由余之經驗,因臨床上需要本方者雖少,然解釋淵源於此方之五苓散、當歸芍藥散等之方意必不可缺,故不可輕視之。
澤瀉湯方澤瀉24克 ,白朮9.5克 。
上細銼,以水二合,煎成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
先輩之治驗
《成績錄》曰:「一婦人鬱冒眩甚,起臥不安,無他證,不治約三年許。先生與澤瀉湯,旬餘痊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