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黃耆桂枝五物湯

黃耆桂枝五物湯之注釋

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陰陽俱微無定說,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非師之正文,或係注文竄入云。
血痹者,和久田氏云:「血脈澀滯,麻痹之名也。」尾臺氏云:「身體痹而覺肌膚習習者。」淺田氏云:「邪入血分,形體麻痹,如被微風吹者,是可知矣。」
風痹者,和久田氏曰:「風痹者,為正氣虛,邪氣入犯,麻痹不仁之名也。」尾臺氏曰:「身體痹而不仁者,謂之風痹。風痹者,肌膚頑麻而不知痛癢之謂也。」淺田氏謂:「風痹者,頑麻兼有疼痛也。」
據上所說觀之,則血痹者,為外證身體不仁。所謂如風痹狀者,因血液之變調,身體雖麻痹,尚未甚也,且可知不疼痛矣。

黃耆桂枝五物湯方

黃耆、芍藥、桂枝、大棗各7,生薑14.5上藥細銼,以水三合,煎成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

先輩之論說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桂枝湯證而嘔,身體不仁,不甚急迫者。」
和久田氏駁之曰:「《方極》云:『桂枝加黃耆湯證而不急迫作嘔者。』愚云,此但就去加言之,未思及本文之證。此證雖有桂枝,無衝逆之證,無痹而不仁之外證及發嘔之候,非以嘔而增加生薑也。」
求真按:「和久田氏所說較是。
淺田氏曰:「又血痹證不止而氣虛者,有因瘀血積滯者,治屬桂枝茯苓丸,不可不知也。」
求真按:「此說雖是,余意當屬於桂枝茯苓丸或當歸芍藥散之治,學者不可不知也。

知覺麻痹者,非因知覺神經之原發的病變,因病毒而引起續發的知覺神經病變之結果也。

多數西醫以知覺麻痹,即為知覺神經之炎證或變質,是謬見之甚也。凡知覺神經若不因外傷或特種毒物之作用,則不能自動成病。換言之,即知覺神經非原發性而是續發麻痹也。病毒使續發知覺神經病,故發生麻痹也。即病毒為原因,知覺神經病為結果,而麻痹亦其結果也。因有此理,故血痹用桂枝茯苓丸或當歸芍藥散,主驅逐麻痹真正病原的瘀血,或瘀血兼水毒,而不拘知覺神經病變之如何也。所以中醫反比深知此理之西醫能治麻痹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